相关习题
 0  18117  18125  18131  18135  18141  18143  18147  18153  18155  18161  18167  18171  18173  18177  18183  18185  18191  18195  18197  18201  18203  18207  18209  18211  18212  18213  18215  18216  18217  18219  18221  18225  18227  18231  18233  18237  18243  18245  18251  18255  18257  18261  18267  18273  18275  18281  18285  18287  18293  18297  18303  18311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A    ,B    ,C    ,D    ,E    ,F    。?

(2)从上图分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诞生在            。这些地区首先出现城市的原因是?      ?                  。?

(3)从这些城市的出现,分析城市产生的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

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

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

读图回答1-3题。

1.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2.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

A.100<T<150           B.50<T<150

C.150<T<200            D.50<T<100

  3.关于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小麦、棉花        B.乙地:水稻、甘蔗

C.甲地:春小麦、甜菜        D.乙地:谷子、咖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8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写出甲地的年陆面蒸发量数值的范围。根据图8描述甲地1960年到199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

 

(2)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3)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图8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是低级住宅区      B.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②是高级住宅区                D.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长江沿岸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有六个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B.长江流域是我国甜菜的重要分布地区

C.长江流域的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桑蚕产地

D.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柑橘、苹果产地

2.长江流域从下游到上游,体现了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的基本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沿江城市分布顺流排列的是:重庆、宜宾、武汉、南京

B.沿江钢铁工业中心逆流排列的是:上海、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C.旅游景点自西向东排列的是:峨眉山、三峡、黄鹤楼、苏州园林、中山陵

D.由上游到入海口横跨长江的铁路干线依次是:成昆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地区降水量和1月份平均温度分布示意图(图4),回答14~15题。

14.该地区典型植被是

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5.该地区主要山脉的走向是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走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年入汛以来,从南到北,长沙、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在强降雨中,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漫泡等严重内涝。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下雨天到××去看海”、“汽车成了潜水艇”,成为网友们对这种现象的流行调侃。

  (1)分析上述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2)如何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2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亚洲地图,完成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其河流流向深受地形地势

的影响。从图中读出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

A.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

B.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

C.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

2.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2.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