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142  18150  18156  18160  18166  18168  18172  18178  18180  18186  18192  18196  18198  18202  18208  18210  18216  18220  18222  18226  18228  18232  18234  18236  18237  18238  18240  18241  18242  18244  18246  18250  18252  18256  18258  18262  18268  18270  18276  18280  18282  18286  18292  18298  18300  18306  18310  18312  18318  18322  18328  18336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  )

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 单位:万人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武昌和汉阳在东汉就已成为军事城堡,并逐渐发展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格局。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京汉铁路的建成,汉口逐渐成为客货运转枢纽,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车站附近形成新的建设区,并以若干个车站为中心向外扩展,在更大范围内将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三镇放射状交通轴间的非建筑用地不断被填充。20世纪60年代,汉(口)丹(江口)、武(汉)黄(石)等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突破前一时期的集中团块模式,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城市主干道的延伸,使周边农业用地逐渐向工业或居住用地转变。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行+放射”的格局。?

(1)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解释导致武汉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3)推测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向。?????

(4)对如何调控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5)目前    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国人口迁移示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

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

最短的)图”,回答1~2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

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

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a<b<c     B. c<b<a   C. b<a<c   D. a<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某区域四季各季平均降水量(mm)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

 

总雨量

微雨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冬季

19

1.7

11.9

4.6

0.8

 

春季

88.7

2.3

32.8

31.6

16.6

5.3

夏季

407.5

3.5

59.2

101

115.7

128.1

秋季

108.3

2.3

32.8

35.9

23.7

13.6

623.4

9.9

136.7

173

156.8

147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关于该区域降水量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冬季易引发旱灾        B.在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C.在夏季易引发涝灾       D.在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象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1-3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安第斯山脉的植被垂直带

(1)与图示安第斯山地段距离最近的地形可能是(3分)(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墨西哥平原        D.拉普拉塔平原

(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

(3)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

(4)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这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省以太行山为界    B.丙、丁两省以湘江为界

C.丙、丁两省均位于第三级阶梯,同属于外流区

D.甲、乙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同属于非季风区

4.下列有关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省行政中心位于陇海—兰新工业带,飞机制造工业发达

B.乙省行政中心位于汾河谷地,是我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

C.丙省行政中心位于京广线与浙赣线的交点,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D.丁省行政中心位于赣江沿岸,是我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2.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  )

A.0.11万km2       B.1.1万km2

C.11万km2         D.110万k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