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河流下游河水的补给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 )
A.①位置上游 B.①位置下游
C.保持①位置不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4
(1)写出图15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内容,完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图15)。
图15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澳大利亚大陆降水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3)A、C两处的植被类型有何不同?
(4)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的分布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
B.沿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向现象
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D.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 )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 )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主要农业分布简图1,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大牧区中畜种的分布能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乙、丙、丁四区域中,存在“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这种农业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M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东十一时区
B.位于东半球东十一时区
C.位于太平洋上,属于大陆岛
D.位于大西洋上,属于珊瑚岛
2.图中岛屿M的面积约为( )
A.325平方千米 B.3 025平方千米
C.6 025平方千米 D.9 025平方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如下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据此回答1~3题。
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C.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如1931年、1954年、1991年以及2003年的全流域性大水,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淮河干流全长1 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速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夺淮后,扰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淤塞了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淮河水患。
随着当地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与水开始争地。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
(1)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多选)下列措施中,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的是( )
A.开挖入长江水道 B.防止凌汛泛滥
C.上游植树造林 D.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贮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