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12.读北半球、南半球和全球月均温与冰雪覆盖面积对应值的分布图(图6)。当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与欧洲面积相当时( )
A.为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B.长江口海水盐度一年中最
C.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1-3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食品加工业 B.电子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2.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
A.技术因素 B.自然资源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市场因素
3.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 )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人口迁移 D.西气东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
1.下列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
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
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
D.终年温和,1月多雨7月少雨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 )
A.信风 B.西风
C.夏季风 D.台风
3.乙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D.特色瓜果种植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为七大洲面积资料,根据表格完成1-2题。
大洲代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4400 | 1000 | 2400 | 900 | 1800 | 3000 | 1400 |
1.下列有关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大洲跨经度最多 B.③大洲临接四个大洋
C.赤道穿过⑤大洲的中部 D.⑦大洲淡水资源最丰富
2.下图所表示的人口结构特点与上述大洲对应最接近正确的是 ( )
A.甲—①,乙—④ B.甲—⑥,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③,乙—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2.若AB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波A是____,B是____。由图可知,A、B地震波在________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2900km处A、B的变化是:A________,B________。
(2)两处不连续界面是:C________,D________;在C界面上部为地球内部圈层____,C、D之间是____,D以内的圈层是____。
(3)图中阴影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阴影处为________,是由________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河段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只参与内陆循环
B.该河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
C.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D.该河最终注入到里海
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著名的小麦产区
B.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高原,北部是平原
C.南部冰川地貌广布
D.图中褶皱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碳交易是指把CO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最有效率的方式。读图7回答1~2题。
1.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A.发展中国家生产的碳排放量低于消费的碳排放量
B.发展中国家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一般高于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一般以消费他国碳排放量为主
D.发达国家消费的碳排放量一般高于生产的碳排放量
2.在今后的碳交易规则的制订中( )
A.以生产的碳排放量作为衡量指标,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利
B.以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作为衡量指标,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C.以消费的本国和他国碳排放量作为衡量指标,更符合公平性的原则
D.以消费的本国碳排放作为衡量指标,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