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有关我国人口的自然变化,正确的是
A、解放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B、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
C、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口流动加剧,人口出生率达解放以来的最低值
D、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人口模式转化为典型的“高——低——高” 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是某城市CBD的水平和垂直分区,①~⑥最有 可能分布的是:
A 银行保险机构、专业商场、大型零售商场、娱乐场所、大型零售商场、高级办公室
B 专业商场、娱乐场所、银行保险机构、大型零售商场、大型零售商场、高级办公室
C 大型零售商场、银行保险机构、专业商场、大型零售商场、娱乐场所、高级办公室
D 高级办公室、娱乐场所、大型零售商场、银行保险机构、大型零售商场、专业商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讯期长,径流季节变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基塘生产”示意图,回答:
(1)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类,它属于( )
A.热带作物种植园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3)影响“基塘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土壤 C.降水 D.地形
(4)这种模式的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它具有的意义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 ( )
A.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
B. 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
C. 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
D. 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放出的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D.我国东部油气资源已经开采殆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城市住宅区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表现在( )
A.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中心,低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
B.高级住宅区往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低级住宅区往往环境污染严重?
C.高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相联系?
D.高级住宅区在城市东侧集中,低级住宅区在城市西侧集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衡水市东部为旧城及河流,南部为高产农田。规划布局有向西、向北以及向西向北兼而有之的三种方案。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省衡水市总体规划三种方案的比较
比较项目 | 方案Ⅰ (向西发展) | 方案Ⅱ (向北发展) | 方案Ⅲ (向西向北发展) |
占用农田 | 占用良田较多 | 占用的土地多为盐碱地 | 占用部分良田,较方案I的少 |
居住用地组织 | 在铁路以南紧凑发展 | 新建区集中在铁路以北与铁路以南的建设地区,被铁路分隔 | 大部分居住用地仍在铁路以南,路北仅相对独立的一小块 |
有害工业与居住区的关系 | 有害工业布置在铁路以北,对居住区污染小 | 新发展的居住区集中在路北,受有害工业的污染较大 | 铁路以北有一小部分地区受有害工业的污染 |
铁路对城市的分割 | 城区集中在铁路以南,南北联系少,需建立交桥1~2处 | 城区用地分布在铁路南 | 铁路分割城市有一定的影响,需建立交桥2~3处 |
与旧城区的关系 | 关系尚好 | 关系稍偏离 | 关系较好 |
远期发展 | 如继续向西发展,势必将城区伸展过长,距车站及城中心较远 | 在铁路南北,均可向西发展 | 在铁路南北,均可向西发展 |
(1)衡水市总体规划三种方案中,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
(2)在城乡项目选址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是 。?
(3)对于影响环境卫生及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当 。?
(4)衡水市在确定总体规划方案时,采取的步骤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6.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森林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
A.中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巴西热带雨林?
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
D.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