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探究课题:大气热力环流现象。
所用器材: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胶合板盖(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黄沙、一盆清水、一支香、一盒火柴、两只1000瓦射灯及电源)
(1)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绘制简明大气运动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原理。
(3)利用这个原理,谈谈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改善大气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不同下垫面对降雨径流的实验。以下是实验中记录的相关材料,分析这些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9是不同植被下降雨强度为20mm/h时的出流过程曲线图、
材料二:图20是不同植被下降雨强度为50mm/h时的出流过程曲线图。
材料三:图21是不同土壤结构、降雨强度相同情况下的出流过程曲线图。
(1)从图19、20中可以看出,不论降雨强度多少,草地与裸地相比,其出流过程具有
的特点是 。(2分)
(2)从图19、20中可以证明:植被具有的功能是 ;并且能增加下列哪些水循环环节的水量 。 (4分)
A.降水 B.下渗 C.截留 D.地面径流
(3)分析图21出流过程曲线特点的成因。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探究题。
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该小组从35m高处竖直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图16所示)。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mm。
根据你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______(东、西)偏离
O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_______(东、西)偏。
(2)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广东省________(大、小);为寻求偏移距
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 ________
(3)偏移的规律
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________。
(4)偏移的原因
我们认识了物体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原因。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
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 降水时间分布 | 年降水量(mm) | 年平均气温(℃) | 年溶蚀率(毫米/年) |
广西中部 | 相对均匀 | 1500~2000 | 20~22 | 0.12~0.3 |
湖北三峡 | 中等 | 1000~1200 | 12~15 | 0.06 |
河北西北部 | 集中 | 400~600 | 6~8 | 0.02~0.3 |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6分)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2)请在乙图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4分)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分)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图甲所示地区进行长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地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甲图
(1) 通过对图甲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图乙所示的特点,并且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14分)
乙图
①简要描述该处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分)
②分析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的原因。(4分)
(2)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和地图等资料了解到图甲中A、B、C所在的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石漠化”现象。石漠化是指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试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角度综合表述这些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12分)
(3)丙图中的等值线是图甲中D城市周围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则此等值线最有可能表示( )(2分)
丙
A.等高线,单位米 B.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单位焦耳
C.年雾日数等值线,单位日 D.7月均温等温线,单位°C
(4)从图丙中等值线的数值特征看,D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一个高值区,简述该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一:2006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1)说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3分)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2分)
材料二: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9.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结论:(3)指出华北地Ⅸ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3分)
(四)拓展应用:
材料三;为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结论:(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4月10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长期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国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救灾应急措施之一。储备库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
(1)运用地理学知识说出满足上述原则的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条件。(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