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km。,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mm/年。历史上的辽金
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
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表1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
时段 | 断流年数 | 断流天数 | 径流量(亿m3。) |
1991—1995 | 1 | 61 | 9.62 |
1996—2000 | 5 | 817 | 4.43 |
2001—2007 | 7 | 2555 | 0 |
(1)依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该流域所处于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多方
面过渡性的特点。请至少列出两项。(8分)
(2)据表l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
(10分)
(3)简要说明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问题。(8分)
(4)针对该流域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措施。(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内陆国家等高线地形图(图5),完成9—1l题。
9.约占该国面积五分四的地形为( )
A.平原和盆地 B.高原和山地
C.平原和丘陵 D.丘陵和盆地
10.该国的农田应主要分布在 ( )
A.中部和西北部 B.中部和南部
C.中部和东北部 D.北部和西部
11.该国灌溉农田的水源量相对较大的时期应在 ( )
A.夏季和秋季 B.春季和夏季
C.冬季和春季 D.秋季和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4显示我国一些主要城市的纬度与海拔高度,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城市,分别是
A.广州、长沙、太原、沈阳
B.海口、福州、西安、长春
C.南宁、南昌、兰州、大连
D.贵阳、武汉、郑州、大庆
8.近期调查结果表明,分布在图中所示的I地带城市的居民家庭碳排放水平较低,最主要的原因 ( )
A.冬季无集中供暖 B.交通运输欠发达
C.清洁能源广泛利用 D.夏季无空调耗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5为某地6月9日和6月22 日两天太阳视运动的投影方位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投影位于A处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位于B处时,地方时大于12时
B.太阳投影位于A处时,该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太阳投影位于A处和B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经度不同
D.太阳投影位于A处时,该地物体影长为零
6.如若该地位于大陆的西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地处热带雨林自然带动 B.流经该地区的洋流为暖流
C.该地冬季盛行西风 D.该地可能为热带草原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09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O级强烈地震。震中(北纬18°30′,西经72°30′)距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中国政府不仅向海地提供了大批紧急物资援助,同时,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乘专机飞赴海地,支援当地救灾。
据此并读图1完成1—4题。
1.海地发生强烈地震时,北京时间为 ( )
A.2009年1月11日15时53分 B.2009年1月13日2时53分
C.2009年1月12日9时53分
D.2009年1月13日5时53分
2.图中示意海地首都太子港的是 ( )
A.④ B.③ C.② D.①
3.图中所示的群岛地区 ( )
A.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B.地处欧洲、非洲两板块交界
C.生产香蕉、甘蔗的自然条件优越D.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区
4.图中①城市全年白昼最长约为 ( )
A.13时21分 B.14时5分
C.15时1分 D.15时3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图5中S分布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并发育有大面积的沼泽士,图6为该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在以前,沼泽往往被人们看作“荒”,是“不毛之地”。农业利用上需要经过一定的治理:通常修建纵横交错的河道,使其形成交织的水网,与塘、井、水库等形成河网水系,同时还要修筑台田。经过50多年的开垦,S地由“不毛之地”变成著名的大“粮仓”。
|
(1)试分析S地区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原因。(6分)
(2)从影响土壤肥力因素看,简析S地区的土壤在治理中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2分)
(3)简述S地在治“荒”中采用的措施在减灾和农业综合发展中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4分)
(1)根据甲、乙两区域图简答下列问题(4分)。
问 题 | 答 案 | |
① | 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________方向 | |
② | A、B两海湾沿岸海盐生产条件较好的是 | |
③ | 甲区域土壤盐度处一年中最高的季节是 | |
④ | ②河流水流量较大的月份 |
(2)①、②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中国与C国边境线较长,但两国的边境贸易额较小。请分析其自然和人文原因主要是什么?(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结合下列材料,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2006年夏天,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新疆建设兵团一位负责人称,重庆部分民工在新疆摘棉花挣到钱,进而开始在新疆包土地,种棉花。
材料二:新疆和重庆市农业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资料(2004年)
农业人口(万) | 人均耕地面积(亩) | |
新疆 | 1276 | 3.08 |
重庆 | 2378 | 1.08 |
材料三:乌鲁木齐至重庆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1)请根据材料二,说明以前为何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4分)
(2)试述A、B两盆地外力作用形式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据表完成32—33题:
项 目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5.6 | 0.6 | 0.8 | 21.4 |
平均气温(℃) | —3.2 | 13.7 | 27.3 | 14.4 | 13.2 |
降水量(㎜) | 3.3 | 43.2 | 247.3 | 26.2 | 669.4 |
32.该地可能位于 ( )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江汉平原
33.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D.农业中低产区的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图14),回答30—31题:
![]() |
30.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31.1961—2008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