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0729  20737  20743  20747  20753  20755  20759  20765  20767  20773  20779  20783  20785  20789  20795  20797  20803  20807  20809  20813  20815  20819  20821  20823  20824  20825  20827  20828  20829  20831  20833  20837  20839  20843  20845  20849  20855  20857  20863  20867  20869  20873  20879  20885  20887  20893  20897  20899  20905  20909  20915  20923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国21世纪议程》把推广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清洁产生与传统工业生产污染末端治理比较表”和“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流程图(图15)”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表

比较项目

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

思考方式

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

控制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

污染物达标排入控制

控制效果

比较稳定

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

产污量

明显减少

间接可推动减少

排污量

减少

减少

资源利用率

增加

无显著变化

资源耗用

减少

增加

产品产量

增加

无显著变化

产品成本

降低

增加(治理污染费用)

经济效益

增加

减少(用于治理污染)

治污费用

减少

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

治污转移

有可能

(1)据表分析,清洁生产优于末端治理所产生的两种效益及其具体体现。(6分)

(2)据图可知,甜菜制糖属于       指向型工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     。(2分)

(3)与原流程相比清洁生产流程在处理制糖废水的过程中产生的新产品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6世纪后期,带着来复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不会飞又跑不快的渡渡鸟厄运降临。欧洲人来到岛上后,渡渡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1 68 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的杀害了,从此,地球上再也见不到渡渡鸟了。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一种珍贵的树木——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到了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 3株大颅榄树。

材料二 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栖息地的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1)从材料一分析导致渡渡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 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2分)

(3) 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2分)

(4)结合材料二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结合下表和所学知识回答48~50题。

东部

中部

西部

GDP占全国的比重(%)

59

28

13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13

21

23

第二产业(%)

48

45

42

第三产业(%)

39

34

35

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41.1

35.7

23.2

48.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49.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约为中部地区的(  )

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

50.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46~47题。

46.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47.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43~45题。

43.图中①、②两地植被差异为(  )

A.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B.①地为荒漠,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C.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D.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

44.图示地区内的河流(  )

A.一年两次汛期    B.以高山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通航能力强      D.分属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45.关于图中秦岭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气温来看,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相重合 ②从结冰期来看,以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以南河流有结冰期 ③从温度带来看,大致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从降水的情况来看,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⑤从干湿区来看,大致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⑥是油菜适宜种植地区的最北界 ⑦从植被来看,是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A.②③⑦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读下图,回答41~42题。

41.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B.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

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

D.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乙

42.乙省区所在的经济地带,其特点有(  )

A.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        B.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

C.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D.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完成39~40题。

39.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

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

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

40.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

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

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长三角”经济圈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和浙江的16座城市形成的城市群,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读下表有关资料(2007年数据),完成37~38题。

GDP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经济外向度

“长三角”

46672

3.4

54.4

42.2

126.7%

全国

249583

11.3

48.6

40.1

66.2%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长三角”经济发达,GDP约占全国的20%②“长三角”农业生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长三角”对外开放程度较高④“长三角”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8.有关“长三角”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②工业化阶段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扩大制造业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年1月,以煤炭储量巨大著称的鄂尔多斯2010年人均GDP已超越香港。完成35~36题。

35.下列叙述中与香港所处发展阶段不相符的是(  )

A.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B.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

36.以下叙述中与鄂尔多斯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相符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渝、黔、新人口及三次产业产值占西部十省区的比重表和渝、黔、新三次产业统计图,回答33~34题。

人口(%)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新疆

6.7

10.4

10.5

10.3

重庆

10.8

10.2

11.7

13.7

贵州

12.3

9.8

6.9

7.1

33.新疆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广人稀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C.旅游资源丰富       D.少数民族聚居区

34.对渝、黔、新三地产业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的比重均占末位    B.第二产业的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的比重均不低于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三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