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图1),回答37~38题。
37.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l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38.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读图10,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9—30题。
29. 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 华北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C. 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D. 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30. 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①日照时数 ②相对湿度 ③风速 ④气温 ⑤空气污染程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表3所示。完成19~20题。
表3
5月—10月 | 11月次年4月 | |||
平均温(℃) | 降水量(mm) | 平均温(℃) | 降水量(mm) | |
甲 | 27 | 1650 | 25 | 22 |
乙 | 27 | 890 | 26 | 77 |
19.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20.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9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0.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2.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年份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 粮食单产(吨/公顷) | ||||||
全国 | A、B、C三省 | 东北三省 | 全国 | A、B、C三省 | 东北三省 | 全国 | A、B、C三省 | 东北三省 | |
1985 | 3.79 | 0.76 | 0.36 | 1.09 | 0.17 | 0.13 | 3.48 | 4.47 | 2.77 |
2005 | 4.84 | 0.81 | 0.74 | 1.04 | 0.15 | 0.16 | 4.65 | 5.40 | 4.63 |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3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