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A处森林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了森林的功能是( )
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据此回答第3题。
3.影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4月27日,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城市森林·低碳城市·两型社会”。据此回答第1题。
1.城市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有 (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C.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减少温室效应 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分析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流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20分)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4)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加上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在我国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将调整________结构和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的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________农业。
(5)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据此回答14~15题。
径流带 | 降水量(mm) | 蒸发量(mm) | 径流深度(mm) |
甲 | <200 | <200 | <10 |
乙 | 200~400 | 200~400 | 10~50 |
过渡带 | 400~800 | 300~400 | 50~300 |
丙 | 800~1 600 | 400~700 | 300~900 |
丁 | >1 600 | >700 | >900 |
14.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对应的径流带及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甲 水土流失 B.乙 荒漠化
C.丙 水土流失 D.丁 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15.表中乙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是 ( )
A.河流的综合治理 B.水土流失的防治
C.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D.中低产田的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该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对该县1937~1980年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1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