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读“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
(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甲、乙分别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探究下列问题。(20分)
(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
(2)图甲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什么?
(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述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
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土壤________;
植被________。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1和图2,回答14~15题。
14.据各自然带在图1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15.据图2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12~13题。
12.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13.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 )
11.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是“2009年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9.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
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
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
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完成4~7题。
4.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 )
A.森林 B.草原 C.沼泽 D.荒漠
5.图中1、2两种植被类型,分别体现了 ( )
A.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
C.1—非地带性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6.1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7.2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