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17.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安第斯山脉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回答14~15题。
14.甲、乙、丙、丁自然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5.图中乙自然带延伸至5°S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洋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12~13题。
12.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0~11题。
10.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地貌形成的顺序依次是( )
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9.关于该地貌的形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岩层受水平挤压,地表起伏形成褶皱山
B.地壳上升导致岩层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动
C.受流水冲蚀、下切,形成沟谷
D.受流水溶蚀、搬运、形成峰林、峰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5~6题。
5.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该洋流所位于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6.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 )
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东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3~4题。
3.该天气系统形成的典型天气是( )
A.一场春雨一场暖
B.一场秋雨一场寒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4.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e,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 )
A.e>c B.b>d
C.c=d D.d>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2题。
1. 图中甲地时间为( )
A. 5日5时20分 B. 6日6时20分
C. 6日5时20分 D. 5日6时20分
2.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 悉尼 B. 上海
C. 雅加达 D. 莫斯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