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106  21114  21120  21124  21130  21132  21136  21142  21144  21150  21156  21160  21162  21166  21172  21174  21180  21184  21186  21190  21192  21196  21198  21200  21201  21202  21204  21205  21206  21208  21210  21214  21216  21220  21222  21226  21232  21234  21240  21244  21246  21250  21256  21262  21264  21270  21274  21276  21282  21286  21292  21300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的混合农业相比,相似之处是  (    )

  A.都是同时养殖业和生产谷物的混合方式

  B.都是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C.普遍采用同时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方式

  D.饲养牲畜主要采用家畜、家禽等小规模饲养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兼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的国家有(    )

① 澳大利亚     ② 南非      ③ 中国       ④ 美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回答9-10题。

9.该种水果可能是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

10.该水果优势产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

C.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D.地形起伏大,春旱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右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 图完成6-8题。

6.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7.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8.若甲城市在河北省,己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 4~5题。                                                                  

4.甲、乙两图中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光照 

5.甲、乙两图中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  劳动力多   

C.地形平坦;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神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9月25日上午1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读下图,回答1~3题。

1.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    )

    A.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2.马达加斯加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                                       (    )

    A.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              B.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

    C.岛国,种植面积有限              D.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

3.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与图中②处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

    C.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        D.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10年11月1日启动,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上海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合以下三幅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图10 上海市部分年份人口数量

     

        图11 上海市2001年人口金字塔    图12上海市近年来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

          (灰色部分表示外来人口比重)

(1)读图10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并结合所提供的图表和所学

知识分析原因。(4分)

(2)读图11可知上海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年龄段是             ,并分析外来人口

对上海经济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柱状图(资料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①                         ;②                        

不利的方面:①                         ;②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结构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②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9分)

资料一: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l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  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二: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资料一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二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产生这种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对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总人口

(单位:亿)

0-14岁人口

比重

15-59岁人口

比重

60岁及以上人

口比重

2000年第五次

12.658

22.89%

66.78%

10.33%

2010年第六次

13.397

16.60%

70.14%

13.26%

⑴2000-2010十年间人口增长约为:       ﹪

从人口增长模式看属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⑵针对中国公布的人口普查报告印度媒体的反应中透着几分"窃喜",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让印度媒体“敏锐”地找到了经济“赶超中国”的突破口;俄罗斯媒体则羡慕中国的“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分析印度和俄罗斯媒体态度的缘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