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是因为
A.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 B.搞好生态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C.西部人口少,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少 D.西部生态环境条件好,需保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完成21~24题。
2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灌溉不当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的次生盐渍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土壤肥沃下降
2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2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4.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原因是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人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17~18题。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1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18.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旱而出现龟裂现象,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5~16题。
15.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16.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 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某年阳春三月,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堵塞河道
13.Q地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0~11题。
10.“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 “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据此回答8~9题。
8.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滥砍乱伐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9.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