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每种功能区仅有一种功能用地 B.高低级住宅区交错分布
C.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商业区沿线分布 D.高级住宅区多与景区和文教区相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并结合图2完成5—8题。
5.下列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闯关东 B.下南洋
C.暑期旅游 D.江西填湖广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大致分为推力和拉力因素,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土壤盐碱化
C.文化教育发达 D.老龄化
7.下列不是因资源丰富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的是
A.上海 B.鞍山 C.大庆 D.攀枝花
8.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战争 D.社会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底中国大陆人口133,474万人,自然增长率0.52%。读图1完成1—4题。
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表示10万年来人口增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能大致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我国由1970年年增加人口2100多万,到现在年增加人口不到700万的主要原因
A.出国人员增多 B.人口基数变少
C.老龄化社会呈现 D.控制出生率
4.全球年增加人口多少取决于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 D.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是非洲也是世界主要咖啡出口国之一,该地区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外汇来源。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 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气候及咖啡出口量表
年平均气温(℃) | 月最高温(℃) | 月最低温(℃) | 年降水量(mm) | 咖啡出口量(万吨) | |
乌干达 | 22.3 | 23.55 | 21.4 | 1100 | 12 |
肯尼亚 | 20 | 22-26 | 10-14 | 900 | 9 |
坦桑尼亚(大部分) | 21-25 | / | / | 800-1400 | 4.5 |
材料二: 东部非洲地区图
(1)维多利亚湖作为白尼罗河河源,它对白尼罗河的水文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简述乌干达气温变化特点,并说明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说明上述三国种植生产咖啡的区位优势。(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 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4分)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8分)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2011年入冬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鄱阳湖水位创60年历史新低,环湖城市供水受影响。
材料二 长江流域水系简图
(1)简析鄱阳湖水位创历史新低的原因。(6 分)
(2)试述鄱阳湖水位的变化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6 分)
(3)为减缓鄱阳湖区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下图所示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同为亚热带气候,且降水季节变化相同
B.②③的形成原因相同,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C.③④分布在不同半球,但降水出现季节相同
D.①④的形成均与西风带有关,各大洲都有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两幅岛屿图,回答23~24题。
23. 下列关于两图及两图所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的比例尺
B.甲图区域为正午时,乙图区域正值日落时刻
C.甲图区域位于乙图区域的东北方向
D.两图区域以东濒临同一大洋
24. 下列关于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气候类型呈现南北分异,乙岛气候类型呈现东西分异
B.甲岛东侧的洋流为寒流,乙岛东侧的洋流为暖流
C.甲岛的植被属亚热带类型,乙岛的植被属热带类型
D.甲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乙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