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8月14日世界第一届青年奥运会在新加坡举行。下图为青奥会所在地附近区域图,图中M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读图完成24~25题。
24.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为新加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此时国际标准时为( )
A.10时 B.22时
C.6时 D.0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该图的等高距为150米,
Q点海拔为200米,完成22~23题。
22.图中序号所示四个地点,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关于该地区农业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类型多样,土壤肥力高 B.水、热配合好,没有气象灾害
C.水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 D.生物品种丰富多样,适合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两城市及其之间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9~21题。
19.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乌鲁木齐、河西走廊、黄河、福州 B.包头、秦岭、大巴山、南宁
C.酒泉、兰州、秦岭、广州 D.拉萨、长江、黄河、北京
20.图中①④两地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处地势高,④处地势低 B.①处为干旱地区,④处为湿润地区
C.①处为背风坡,④处为迎风坡 D.①处受夏季风影响小,④处受夏季风影响大
21.①所在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青稞 B.黄麻
C.甜菜 D.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18.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大多数河流流向、最大径流量出现时间分别是( )
A.由北向南流动 4月 B.由南向北流动 6
C.由南向北流动 8月 D.由北向南流动 10月
16.若图中黑点代表某种经济作物分布区,则该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甜菜 B.棉花 C.油菜 D.茶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部分地区≥10℃积温等值线略图(单位:℃),完成12~14题。
12.等值线L1、L2所示的积温数可能分别为( )
A.4 000、3 000 B.6 000、7 000
C.6 000、3 000 D.4 000、7 000
13.图中等值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 B.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C.人类活动气候类型 D.海陆位置和地形特征
14.影响L1处农作物成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水源 B.热量 C.光照 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经中山站(69°22′S,76°22′E)到昆仑站(80°25′S,72°06′E)附近对南极冰盖最高点进行了科学考察。据图回答10~11题。
10.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 )
A.年降雪量较大 B.冬夏气压均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平均风力较小
11.昆仑站位于长城站(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第9题。
9.下列关于三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7~8题。
7.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在,该海区( )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8.A洋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甲乙两区域区共同的优势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丰富
C.水能资源丰富 D.内河航运发达
6.乙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过量引湖水灌溉导致盐碱化 D.沿湖围垦致使A湖萎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