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2011年12月22日开始的持续降温降雪给新疆部分地区造成雪灾,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新疆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500余人,迅速调运饲草料500多吨,调动各方力量全力抗灾救灾。据统计,截至目前,各地已投入救灾资金860万元,运送燃煤100多吨、面粉和大米70吨,发放棉被、棉衣等御寒衣物600余件,灾民的衣、食、住、医基本得到保障,此次强冷空气到来之前,自治区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已应要求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做好了救灾物资的储备。灾情发生后,自治区民政厅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当地民政部门也迅速赶赴一线,指导救灾工作,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1)材料中哪些行为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小”?
(2)材料中所述的各项活动将会使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1965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定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若乙图中发生7.0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阐述判断依据。
(4)乙图中要减轻自然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
4.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
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大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
D.城市化后蒸发量减少
5.为了减少城市洪水发生的频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架设高架桥,增高道路的路基
B.对楼房建筑进行加固,减小易损性
C.开辟绿地,转变土地利用类型
D.使河流渠化,加快泄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哪些人类活动有利于“缩小”洪涝灾害的影响( )
A.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B.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
C.改善作物种植结构
D.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年8月10日下午4时,广东肇庆封开县江口镇旧城区某厂位于贺江堤岸上的7栋职工宿舍楼,一栋接一栋,陆续轰然倒在贺江中,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反映的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滑坡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2.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
A.贺江水对堤岸的长期浸泡
B.降水增加了下滑的动力
C.堤岸载重过大
D.建筑基础不牢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洪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甲图所示的时期,其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200 km2,毁损房屋20间,死亡人数20人;在乙图所示时期,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1000 km2,毁损房屋500间,死亡人数300人。造成这种灾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你生活在该区,为减轻灾害损失,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表,表中灾害发生造成的死亡人数的变化说明( )
发生时间 | 灾害地点及灾情摘要 |
1920年 | 中国华北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达50万人 |
1937年 | 印度加尔各答飓风,死亡30万人 |
2011年3月11日 | 东日本大地震死亡人数15854年,失踪3155人 |
A.人类的抗灾能力越来越强
B.自然灾害的强度越来越小
C.人类已能控制灾害的发生、发展
D.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 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