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2027  22035  22041  22045  22051  22053  22057  22063  22065  22071  22077  22081  22083  22087  22093  22095  22101  22105  22107  22111  22113  22117  22119  22121  22122  22123  22125  22126  22127  22129  22131  22135  22137  22141  22143  22147  22153  22155  22161  22165  22167  22171  22177  22183  22185  22191  22195  22197  22203  22207  22213  22221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的便捷程度高                          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                                                 D.工人素质高

6.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4.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若下图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据此回答1~2题。

1.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  )

A.M处   B.N处   C.O处   D.P处

2.沿图中EOF线所作地租水平曲线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材料二 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 000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读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________,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3)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自古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当地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材料二 我国每年耕地表土净流失量高达262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2001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迫使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早在1991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

材料三 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剧增,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经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结果造成植物枯死,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极易起沙尘暴。

(1)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__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发生的。

(3)近些年来,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的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____________风的下风向。

(4)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和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于沙尘暴治理的是(  )

①在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草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增加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

④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

⑤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5)近年来,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改变了热量平衡

B.厄尔尼诺引起气候异常

C.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D.鱼类减少使海洋空间增加,引起藻类过度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14.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15.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提供新自然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据此回答9~10题。

9.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

A.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炼,具有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B.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

C.汽油价格过于昂贵

D.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况

10.使用乙醇替代汽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B.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C.减轻大气污染

D.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人工制取沼气装置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字母c表示秸秆,则b的正确意义是(  )

A.粮食                                                        B.农场

C.牲畜                                                        D.畜类

7.发展人工沼气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表现为(  )

A.沼气作为一种优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B.沼气作为一种优质燃料,可以代替部分植物

C.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时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

D.发展人工沼气,投资少、效益高,有利于农村脱贫致富

8.若该装置出现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出料口”的物质可以用作(  )

A.燃料和饲料                                             B.饲料和饵料

C.饵料和肥料                                             D.肥料和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生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该造纸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环境污染

5.造纸产业链条(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植被遭更大规模的破坏

D.将一、二产业纳入有机循环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