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图8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22-23题。
22.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A.甲>丁>丙>乙 B.丁>甲>丙>乙
C.乙>丁>甲>丙 D.丁>乙>丙>甲
23.丙地可能是
A.天山 B.秦岭 C.大兴安岭 D.阴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7为“我国沿30º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19-20题。
|
19.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7月均温 ③地势
B.①年降水量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C.①地势 ②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
D.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20.关于图中a、b、c三地描述正确的是
A.a地的气候对农业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复种指数高,瓜果甜度高
B.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云量多,反射强
C.c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D.c、b、a三地分别位于我国一、二、三阶梯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读图6,回答17-18题。
图6
17.图中
A.甲层深度约2900千米 B.乙层由外力作用形成
C.丁层的时代最古老 D.共有十个时代的地层
18.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5为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和风向示意图。读图5回答14~16题。
14.甲地与乙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甲地
A.正午太阳高度更低 B.海拔更低
C.白昼更短黑夜更长 D.暖流影响
15.图中
A.风都由印度洋吹向陆地
B.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温度差异
C.东南风比西北风给陆地带来更多降水
D.东南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16.图示季节是
A.非洲热带草原的枯黄期 B.松花江的春汛期
C.地中海沿岸的多雨期 D.阿根廷小麦的播种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4是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9~11题。
9.丁地的气压可能是
A.1010 B.1012
C.1018 D.1020
10.此时日本附近地区
A.大风造成沙尘暴
B.土壤表层出现龟裂
C.出现暴雨和风暴潮
D.农作物遭受冻害
11.此时图中
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天气晴朗
B.丁地受气旋控制,高温多雨
C.丙地风速较大,以偏西风为主
D.乙地出现持续性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3),回答7—8题。
7.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8.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垒成山
D.丁处为地堑成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2,回答4~6题。
4.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X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D.a、b曲线分别受反气旋、气旋影响
5.若该图X轴表示一年的月份,Y轴表示平均气温,则
A.a地为平原,b地为邻近的山地 B.a地为城市,b地为附近的农村
C.a地为温带,b地为热带 D.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
6.如果该图表示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航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