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16题。
A.50mm B.200mm
C.400mm D.800mm
14、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15.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9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淮地区的洪涝
16.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C.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D.大规模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②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
③中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加大
④中国能源储备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
⑤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年10月16日,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举行。西气东输三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运输大动脉,横跨我国边疆、内地和沿海十省(区)。开工建设这一重大工程,将使沿线上亿群众用上清洁可靠的天然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带动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支撑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读图完成10~11题。
10.西气东输三线的主要气源来自
A.中亚国家 B.塔里木盆地
C.新疆煤制气 D.四川盆地
11.实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把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1至2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大量排放物,与下列排放物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臭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有关A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B.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特点
C.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D.开放程度高
9.有关B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C.附近海域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
D.正在经济转型和升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5~7题
5.p地的冬季气候特点
A.低温少雨
B.年均温在0℃以下
C.温和湿润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6.1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A.一路逆水 B.航向为东北
C.一路逆风 D.航向为东南
7.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A.填海造陆 B.冰架崩裂及消融 C.地震频繁发生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1~4题。
1.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当全球同日时,甲地的区时
A.6时 B.8时 C.10时 D.12时
3.若甲地昼长比乙地长,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
A.东 B.西 C.南 D.北
4.从甲港口出发,沿最近航线到乙港口要经过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小,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该地冬季的气温已平均上升了约6℃,当地的陆地永久冻土和沿岸海冰将大量融化,这将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主要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截至22日2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23日,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已造成77人遇难。
材料二:“北京市地形图”
|
材料三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从地形角度分析北京城区受洪涝灾害威胁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图中AB两河段水文特征主要差异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图10中N地(320 30' S, 700 07' W)海拨为2990米,被誉为“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甲国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该国修建了多条东水西调工程,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
(1)简析图10中N地成为 “南美第一滑雪胜地”除了冬季降雪丰富外,还有哪些自然条件。(4分)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评价甲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6分)
(3)分析甲国修建多条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材料一 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沙湖位于银川市的北面,西依贺兰山,当地盛行东北风,其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沙湖原本是一片湿地,上世纪50年代,一场罕见的暴雨侵袭了贺兰山脉,暴雨引发山洪,顺着山势呼啸而下,倾泄进贺兰山脚下的一处低洼地,雨过天晴,一汪湖泊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
材料三 据说宁夏土质碱性最重,地面常常像银子撒满了一地,呈白色,故名“银川”。因为银川平原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洪水漫流,若排水不畅,形成的湖泊、湿地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风沙狂吹,水气蒸发,湖泊、湿地很快挥发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
(1)分析说明宁夏沙湖的成因。(4分)
(2)近年来,宁夏沙湖周围的一些湖泊均已干涸,而沙湖能在一片沙漠广布区历经几十年仍没有消亡,且其面积还有扩大的趋势,试分析原因。(6分)
(3)银川市决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是否合理?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评价。(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