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2369  22377  22383  22387  22393  22395  22399  22405  22407  22413  22419  22423  22425  22429  22435  22437  22443  22447  22449  22453  22455  22459  22461  22463  22464  22465  22467  22468  22469  22471  22473  22477  22479  22483  22485  22489  22495  22497  22503  22507  22509  22513  22519  22525  22527  22533  22537  22539  22545  22549  22555  22563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 F.           

(2)图例N代表            边界,O代表            边界,这六大板块漂浮在  

                   上运动。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相撞形成的(填字母)。

(4)根据板块理论分析,红海的面积有不断                的趋势,其原因是          

                                               

(5)根据板块理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a、b曲线为同一天不同两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39~40题。

39.若a、b两曲线表示Q、P两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地昼长小于12小时

B.P地该日正午旗杆影长为零

C.Q地一定位于北半球

D.P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40.若a、b两曲线分别表示X、Y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两地纬度值相同

B.X、Y两地位于同一半球

C.X、Y两地处在同一经线上

D.X、Y两地太阳高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5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36~38题。

36.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6时

37.有关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C>B>A                 B.A>B>C

C.B>A>C          D.B>C>A

38.有关A、B、C三点昼长状况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A>B>C         B.C>B>A      C.B>A>C          D.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中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读图回答33~35题。

33. C点的经度是                                                 

A.90°E              B.150°E                C.165°E                D.90°W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

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35.若上题中的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6时           B.8时               C.20时              D.8时或20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30—32题

30.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31.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32.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8是某地区岩石与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27~29题。

27.据图分析,该地区地质史上不曾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是 (   )

A.水平挤压运动                         B.水平张裂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28.实地调查发现,图中甲地植被比乙地更加茂密,则该地区可能在 (   )

A.我国东部                             B.欧洲西部        

C.中南半岛                             D.巴尔干半岛

29.该地区地形的成因是 (   )

A.侵蚀作用                             B.内、外力共同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24-26题。

24.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25.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26.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22—23题

22.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图l中

A.乙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B.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

C.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  D.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

23.图l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参照图2)、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a -侵蚀一兴建深水港    B.甲-e -沉积一兴建仓库

C.乙-a-沉积一种植农作物     D.乙-c-侵蚀一修筑防护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3为“贺兰山东麓等高线图及其洪积扇纵剖面图”,该地区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枸杞 产业基地,据此完成20〜21题。

20.  关于图3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高处凸山,下游向低处凸出;上游以河流侵蚀为主,下游以河流堆积为主

B. 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高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C.  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低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D. 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低处凸出,下游向高处凸出;上游以河流堆积为主,下游以河流侵蚀为主

21.  关于影响该地区枸杞产业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为山麓洪积扇,沙质土壤贫瘠

B. 该地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早,降水少

C. 该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火

D. 该地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

A.⑥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

B.③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

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

D.⑤处形成大陆岛

19.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

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

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