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西欧为乳畜业发展提供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城市人口多,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及牛奶制品
B.交通便利,有利于鲜牛奶及时送到城市
C.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D.工业发达,为农场生产的高度机械化提供了保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1)-(4)四城市表示某年人口资料,回答5-6题。
5.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按自然增长率递增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2)(4)(1)(3) B.(2)(1)(4)(3) C.(1)(3)(2)(4) D.(3)(1)(4)(2)
6.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
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②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极值 ④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的社会生产力条件是( )
A.农业出现并带动生产力大发展 B.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带动生产力发展
C.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独立出来 D.产业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15“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资料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向东部地区送电的工程。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电东送”改变了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 “西电东送” (南线)的原因。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交通运输改善 B.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C.生态环境改善 D.财政收入减少
(3)分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华北地区示意图(图14)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一般厚达50~80米。其土质松软,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一遇暴雨,大量黄土被洪水冲入河流,滚滚东去。黄河、淮河和海河所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
(1)材料中涉及到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 等。
(2)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选择填空)。
A.开放性 B.区位性 C.一致性 D.层次性
(3)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相同的地理现象是 (选择填空)。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4)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上的城市和交通线路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选择填空)。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5)从图上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是 、 等。简要说明开发这些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13“黄土高原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纬度位置看,黄土高原位于五带中的 带;从海陆位置看,黄土高原位于大陆东部向西部的过渡地带,
所属气候类型从 气候向 气候的过渡地带。
(2)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等。
(3)渭河平原地区与西双版纳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4)图中渭河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等。如果农业灌溉中有 (不合理灌溉方式)现象,本区有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12月某日11时天气形势示意图”(图12),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12
(1)乙地的风向是 。甲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 。
(2)乙、丙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判断依据是 。
(3)图中经过北京的天气系统为 锋,该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特点是 、
、 。
(4)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选择填空)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尘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