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随着农业科技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面积迅速扩大,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成为市民冬季餐桌上的家常菜。据此完成14~15题。
14.促使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国家政策 D.市场
15.温室大棚内能够种植反季节蔬菜,其主要原因是改善了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水分条件 D.光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据图回答12~13题。
12. 影响咖啡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土壤 C. 热量 D. 水分
13.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国,其咖啡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 城郊农业 B. 种植园农业
C. 粗放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11.该城市
A .老城区地租最高 B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中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信息能直接反映的城市化标志是
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绿地增加 D.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8.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60%
B.城市化进程已推进到成熟阶段
C.逆城市化现象很普遍
D.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不包括港澳台),完成5~6题。
5.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6.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B.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C.丰富的劳动力掩盖了老龄化问题
D.调高退休年龄可解决老龄化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4.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公司在印度投资建立多家工厂,以满足印度汽车制造商和建筑商对钢材的大量需求。
材料二:印度已成为向澳大利亚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
材料三:澳大利亚(左图)和印度(右图)略图
(1) A地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混合农业区,说明促进该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并指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条件。(4分)
(2) 简析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3分)
(3) 分析促使大量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对迁入地的影响。(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2010年10月17日北京日报报道,昨天是第30个世界粮食日。“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是今年的主题。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7月以来国际粮价大幅攀升,国际小麦价格一度上涨60%至80%,现40年来最凌厉涨势,国际社会着实“心慌”。
【材料二】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图
(1)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2分)
甲是 ,乙是 。
(2)说明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1分)
(3)与丙相比,分析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