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4-7题。
4.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 同属温带地区 B 气候的大陆性强 C 同属东部季风区 D 都是平原地区
5.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 都是平原地区 B 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 都位于入海口处 D 土壤都比较肥沃
6.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 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 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 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7.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B 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C 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 D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 区域都具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8分)
(2)说出荷兰和江苏南部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江苏南部发展该类农业的区位条件
(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我国部分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资料长江水利网)
表1洞庭湖年输沙量
年输沙量(108m3) | 占入湖总沙量(%) | |
长江来沙 | 1.094 | 82.0 |
四水来沙 | 0.241 | 18.0 |
入湖总沙量 | 1.335 | 100 |
出湖总沙量 | 0.351 | 26.3 |
湖内沉积量 | 0.984 | 73.7 |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 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
表2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年份 | 1949 | 1958 | 1974 | 1977 | 1984 |
湖泊面积(km2) | 4350 | 3141 | 2820 | 2740 | 2691 |
湖泊容积(108m3) | 293 | 228 | 188 | 178 | 174 |
(1)读“表1洞庭湖年输沙量”,洞庭湖沉积的沙主要来自长江,长江在 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泥沙淤积是导致湖泊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是 。(4分)
(2)读“表2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请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危害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完成下列问题。(20分)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 玉米 | 蔬菜 | 苹果 | 乳、肉、蛋 |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 5 | 30 | 15 | 50 |
(1) 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2分)(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2) 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2分)
(3) 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贸易量统计图。认真读取信息,回答29~30题。
注:左轴为铁矿石进口量,右轴为钢材净出口量=出口量-进口量
29.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钢铁工业
A.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大 B.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
C.钢材一直需要大量进口 D.钢材主要满足国外市场
30.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布局逐渐趋向东部沿海地区,其最主要原因有:
①靠近能源产地②接近消费市场③接近原料④接近丰富劳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0分别为某地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图和年收入构成图,回答27~28题。
27.请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地中海农业 D.乳畜业
28.请判断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所处的气候带及自然带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 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26.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