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 ____ __,c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 ____ __。(2)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 _____ ,在地形上是______ 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___ _,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 _____
能找到泉水的是 。
(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若此图是太平洋海域,则洋流名称:a________________ _____,
b c
在 处可能形成世界性的大渔场。
(2)若此图是大西洋海域,则洋流名称:a________________
c
(3)从成因来讲,c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吹拂形成的,d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吹拂下形成的。
(4)假如A处有一油轮出现石油泄漏,则B处海域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洋流b对沿岸气候起到 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 “水循环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水循环过程图
(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__ __ ,B___________ _,
C______ ______,G_________ ___。
(2)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填字母)。
(3)图中的DCBF构成了 循环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___ ____ 。
(5)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是 环节(填字母),主要措施有
(任举一例)
(6)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
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 B、使海洋水体更新
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 D 、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
![]() |
材料二:天气系统①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日期 | 气温(℃) | 气压(百帕) | 风力 | 天气 | ||
最高 | 最低 | 均温 | ||||
11月1日 | 18 | 7 | 12 | 1002.5 | 1—2级 | 晴 |
11月3日 | 12 | 1 | 8 | 1005 | 6~8级 | 小雪 |
11月5 日 | 5 | —4 | 2 | 1008 | 2—3级 | 多云 |
(1)材料一中A、B、C、D四地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材料一图中②称为 ___天气系统.
(3)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
(4)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二判断天气系统①为 锋,判断根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绘图:请在图15中画出①天气系统的示意图。
画一个箭头表示冷空气移动方向并
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云雨区域(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13, 完成下列问题。(7分)
(1)上图所示为北半球 (节气)日照情况,此刻太阳直射在 __(纬线)上。
(2)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______点,其公转速度较_______。
(3)图中D点的时刻为 ,D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中,昼长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地理素描图,回答38—40题
38、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9、属于风力沉积地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0、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岩石圈的物质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35—36题:
35、图中a,b,c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A、a为岩浆, b为岩浆岩,c沉积岩
B 、a为岩浆岩, b为岩浆,c沉积岩
C 、a沉积岩, b为岩浆岩,c岩浆
D 、a沉积岩, b为岩浆,c岩浆岩
36、图中1,4,3代表的作用分别为
A 、1重熔再生,4外力作用,3变质作用
B 、1外力作用,4变质作用,3重熔再生
C 、1重熔再生,4变质作用,3外力作用
D 、1外力作用,4重熔再生,3变质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