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3908  23916  23922  23926  23932  23934  23938  23944  23946  23952  23958  23962  23964  23968  23974  23976  23982  23986  23988  23992  23994  23998  24000  24002  24003  24004  24006  24007  24008  24010  24012  24016  24018  24022  24024  24028  24034  24036  24042  24046  24048  24052  24058  24064  24066  24072  24076  24078  24084  24088  24094  24102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3—2—1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方式 

图3—2—1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图中B地在汉朝时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

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

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的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 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 3万平方千米。图3—2—3为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示意图,图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读图完成15~16题。

 
15.有关我国荒漠化土地的现状,正确的是( )

A.风蚀荒漠化占荒漠上地的99%

   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16.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   )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3~14题:

13.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交通落后   ②水系稠密   ③地势低平   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成熟阶段     D.后期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材料一:我国在京、津、冀进行跨省市的冬小麦估产实验,精度超过90%。1998年以来,有关部门对我国5种主要作物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长势分析和估产。

材料二: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员在参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时测得大峡谷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读以上材料,完成11~12题:

11.跨省市和全国范围的作物估产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技术 B.人工科学考察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1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测量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GIS                                    B.GPS+RS   

C.GIS+RS                   D.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08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事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新亮点。图3—1—4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图3—1—4

 
 


9.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如图3—1—4所示,120急救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的技术是:

A.RS    B.GPS+GIS   C.GPS+RS     D.GIS+RS

10.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D.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边地区煤、铁等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3-1-3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

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3—1—3

 

7.图中①和③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差异 B.地形差异

C.土壤差异   D.生产习惯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3-1-2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

区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

图3—1—2

 
4.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

是种植业,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方向 B.生活特点  C.发展水平  D.发展条件

5.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栽培上南蔗(糖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1~2题。

1.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

2.“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经济结构转型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促使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与生产力

发展水平相协调。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5)题

  (1)与上海相比,海南第____产业比重较大。试分析该产业在海南发展的有利自然条

    件。(8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海南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____,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____。(4分)

(3)海南省众多炼油企业集中在洋浦经济开发区,试简述其有利条件。(6分)

  (4)从材料二可以判断,上海市工业部门齐全,门类繁多,是我国____工业城市,其主

    城区城市形态为____。(4分)

  (5)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于2013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试从就业、人

    才、技术和经济贸易等角度,简述该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