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4—5两题。
4、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5、土壤有机质含量
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
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昼夜分界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这是北半球 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线。
(2)此时,有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
(3)此时,D点地方时为 时,图中A、B、C三点与D点地方时相同的是 点。
(4)若A点的经度为90°E,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5)此日,ABCD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夜最长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根据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49.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50.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矛盾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国际能源机构(IEA)曾说,中国在2007年或2008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导致地球升温的温室气体,有75%是二氧化碳。据此完成47-48题。
47.下列做法中,既符合该主题又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的是
A.毁林开荒 B.发展高耗能产业
C.减少绿地面积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新能源
48.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我国将来有可能出现
A.1月份0℃等温线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B.海南省的面积比现在要大
C.天山的雪线要下降
D.我国暖温带向北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天气图”,P1、P2、P3代表数值不等的等压线。据图回答45-46题。
45.此天气系统的气压与气流状况是
A.低气压、气旋 B.高气压、气旋
C.高气压、反气旋 D.低气压、反气旋
46.当甲、乙之间的锋面夏季快速移动时,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是
A.沙尘暴 B.寒潮 C.伏旱 D.暴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