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回答22~23题。
2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最大的是
A. 玉米 B. 大豆 C. 水稻 D. 粮食
23.上题正确选项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 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区域示意图”,该区域人多地少。读图完成20~21 题。
20.图示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21.依据该区域的条件,甲村不适宜发展
A.淡水养殖 B.农家一日游
C.商品稻生产基地 D.柑橘、茶叶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这些不同农业生产地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形条件差异 B.政策导向影响 C.水热条件差异 D.饮食习惯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据此完成17~18题。
17.温室大棚能种植反季节蔬菜,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改变大棚内的
A.水分条件 B.土壤条件 C.热量条件 D.光照条件
18.在自然条件下,我国冬季能种植西红柿、黄瓜的地区位于
A.海南岛 B.东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黄河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 题。
15.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A.团状,地质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16.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13.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交通便捷 D.传统工业集聚
14.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低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文教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201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化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省份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省份
B.江苏城市化水平高于辽宁
C.南部省份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北部省份
D.山西城市化水平最低
12.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于新疆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知名度高
C.经济水平高 D.矿产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是我国1981年35岁到45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情况,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回答10题。
文盲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专以上 | |
农村 | 4.78 | 3.99 | 3.52 | 3.17 | 2.22 |
城市 | 3.97 | 3.14 | 2.60 | 2.21 | 1.92 |
10.能正确反映出农村、城市妇女生育子女与文化素质关系的描述是
A.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农村呈正比例关系
B.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城市呈正比例关系
C. 文化素质越高,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相应减少
D.文化素质越高,一般会降低妇女的生育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读图,回答7~8题。
7.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 8 000 B. 10 000 C. 6 000 D. 4 500
8.下列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 四川——水力资源 B. 山东——气候资源
C. 黑龙江——矿产资源 D. 内蒙古——水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