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4072  24080  24086  24090  24096  24098  24102  24108  24110  24116  24122  24126  24128  24132  24138  24140  24146  24150  24152  24156  24158  24162  24164  24166  24167  24168  24170  24171  24172  24174  24176  24180  24182  24186  24188  24192  24198  24200  24206  24210  24212  24216  24222  24228  24230  24236  24240  24242  24248  24252  24258  24266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                                      

(2)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等。

(3)试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资料: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公里。

(4)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加剧长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分析回答: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决定该年的主题是: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各地在汛期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教育宣传活动。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每年达数千人,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少部门、单位及个人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中不采取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人为诱发大量地质灾害;二是公民缺乏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意识淡漠,一旦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常造成人员伤亡。

   (1)地质灾害是指陆地环境在        作用的长期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危及           的异常激烈的变化。

   (2)宣传活动在汛期前开展的原因是                                      

   (3)主要的地质灾害有        、                      等,其中,       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4)文中提及的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5)为了做好防灾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     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            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示意图,回答20。

20.与1950年相比,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   )

    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②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

    ③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        ④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结合某地区某年1月10日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甲地区不是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高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较少,大气干燥

C.大气污染严重

D.位于四川盆地,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使盆地内温度较高

19.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年降水量有差别,②地大于①地

B.此季节③地的气温总体较④地低

C.此季节③地的月温差较④地大,降水量较④地少

D.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右图回答15-17题。

15.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 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 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④ 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右图。

12.关于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半年有凌汛现象

      B.夏半年水量较丰富

      C.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均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

13.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

      B.甲区域对流层厚度大于乙区域

      C.两区域植被类型均以荒漠、草原为主

      D.两区域地形类型均以平原、高原为主

14.关于两河流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河流沿岸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B.两河流沿岸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

      C.甲河流通航条件优越,沿岸工业发达  D.乙河流沿岸开发历史悠久,灌溉农业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0为我国重点建设的某能源基地分布图,图11为图10中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10.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图10中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的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土地荒漠化

11.据图11分析,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⑤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⑥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⑦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⑧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②③④⑤    D.①④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这是我国某局部区域≥10 ℃积温等值线图(单位:℃),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盆地     

C.地势高   

D.云量大

9.图中4500 ℃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铁路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承担着大宗货物的运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不

断修建,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开工了石太、郑西、武广、京沪等高速铁路。读“四条高速铁路

位置示意图”,完成6~7题。

6.高速铁路修建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A.全球经济危机,需要拉动内需
B.缓解原有铁路运输的压力

C.加强两地的经济联系                   

D.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

7.京沪高速铁路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主要原因   

A.节约土地资源         

B.节约资金       
C.沿线沟壑纵横         

D.保证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世界上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你认为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图中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①人力资源充足  ②所在国矿产资源丰富   ③海洋运输便利  ④科学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