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据此完成9~10题。
9.文章描述的污染类型有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热污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②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③机械制造业先进 ④经济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山东省发布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对地处内地的济南和莱芜两地钢铁企业进行重组,并加快在位于沿海的日照(港口)建设山东钢铁集团,加速山东钢铁工业由内陆向沿海转移。据此完成7~8题。
7.山东内陆地区的钢铁企业搬迁重组的主要原因
①运输成本高 ②接近原料产区 ③资源短缺 ④环保压力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重组后的山东钢铁工业布局到东部沿海的最大优势是
A.水源充足 B.劳动力丰富 C.海运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D.科技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更换为高端产业,如下图。读图完成5~6题。
5.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6.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附近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是
A.传统工业和乳畜业
B.高技术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C.新兴工业和水稻种植业
D.分散型工业和密集型农业
4.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松嫩平原大体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农业用地向牧业用地扩大
B.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扩大
C.牧业用地向农业用地扩大
D.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扩大
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3年春,汉城、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2008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东北地区是以钢铁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8分)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6分)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试阐述与1978年相比,2005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4分)上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工业。
(4)(4分)试分析上图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 “黄河三角洲1956一1996年4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6分)简述1956年—1996年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及产生此种变化的原因。
(2)(6分)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未利用土地在空间分布上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对现有未利用土地应如何开发利用?
(3)(6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任务有哪些?(要求至少答出3项)(国土整治是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总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关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分类正确的是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国内生产总值
④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⑤人口预期寿命 ⑥教育程度
A.常用指标①②③,人文发展指标④⑤⑥
B.常用指标①③④,人文发展指标②⑤⑥
C.常用指标①②④,人文发展指标③⑤⑥
D.常用指标③⑤⑥,人文发展指标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