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后回答:(18分)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目前A类国家主要位于下图中的阶段_________,
B类国家大部分位于下图的的阶段______(选填Ⅰ、Ⅱ、Ⅲ、Ⅳ)(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功能区内只有一种功能 | B.工业区一般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带 |
C.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区分化越明显 | D.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区 |
B.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 |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
C.该地段地价高 |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商业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
B.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
C.环境承载力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合理人口容量发生变化 |
D.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1】“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是
①人口分布中心从长江流域移到珠江流域 ②人口分布中心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③南方地区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地区人口 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达到平衡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自然环境因素 | B.经济因素 | C.政治因素 | D.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 | B.由农村到城市 | C.由城市到城市 | D.由城市到农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题。
【小题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
B.从城市流向农村 |
C.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