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5143  25151  25157  25161  25167  25169  25173  25179  25181  25187  25193  25197  25199  25203  25209  25211  25217  25221  25223  25227  25229  25233  25235  25237  25238  25239  25241  25242  25243  25245  25247  25251  25253  25257  25259  25263  25269  25271  25277  25281  25283  25287  25293  25299  25301  25307  25311  25313  25319  25323  25329  25337  109140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B.在上游修建水库
C.在下游以蓄洪为主
D.在中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   )
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 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该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 D.②③①
【小题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
【小题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小题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小题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小题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问题。

【小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小题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小题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小题4】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我国珠江流域的中上游河流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图2“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B.BC.CD.D
【小题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养分供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  )

A.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B.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
C.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D.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
【小题2】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