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下列A、B、C、D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纬度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地中,此日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能观察到极昼现象的有 ,中午影子半年朝北,半年朝南的是 。
(2)A、B、C、D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 。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为 。
(3)A地经纬度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32分)3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一:深圳部分城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深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
(1)据材料分析,深圳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 (12分)
(2)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深圳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表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材料三 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四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1)试述上图所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6分)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4分)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8分)
(4)对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三条)(6分)
(5)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6分)
(6)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选修) 题型:综合题
图 “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分布图”和“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统计图中反映20世纪30年以来,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 、 、 (3分)
(2)西北地区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 (3分)
(3)上世纪,西北地区荒漠化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 (2分)
A.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 | B.过度农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C.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 D.工矿开发不注意环境保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选修) 题型:综合题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3分)
资料料一:国家“十一五”规划重新划定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10个省(市)。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劳动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力高。但是1998-2005年东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了686.7万公顷,昔日的“鱼米之乡”成为影响全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主要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和内蒙的部分,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林木生产基地,但不合理的农业发展也带来了农业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资料二:中国部分地区行政区示意图
资料三: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市与黑、吉、辽三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2006年)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 (2006年)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福建 | 山东 |
种植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林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牧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渔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农业结构变化率(℅1978~2005年) | 36.3 | 35.19 | 56.95 | 20.9 | 16.37 | 14.45 | 52.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选修) 题型:综合题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
资料三: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据资料二分析,CO2主要是由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排放的,美国人均CO2排放量约为中国的 倍。(2分)
(2)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 (2分)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和 原则。(2分)
(4)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据图19并结合所学知识,甲、乙所代表的子系统分别是 系统、 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 发展才是目的。(3分)
(5)丹麦拥有众多风力电站,结合材料一中相关信息简要分析其风能丰富的原因。
、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选修) 题型:综合题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我国东北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信息表明,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下列四个选项中,符合该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 。(3分)
(2)若阶段二时期该地域原有的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结合阶段二图中信息,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 。(3分)
(3)为促使该地区经济复苏,阶段三中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运用新技术,改造并减少煤炭、 、 和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大力发展电子等 产业。(3分)
②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建立 和营造 。(2分)
③其他方面 、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选修) 题型:综合题
读某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若要在岛上从甲地到乙地修建铁路。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条较合理的线路。用图例“”画在图上。(2分)
(2)丙地比乙地降水量 (多或少),原因是 (2分)
(3)甲、乙两个港口筑港条件较好的是 ,理由是 (2分)
(4)图中丁处地形为 ;A河上有瀑布分布,其顶端海拔高度范围是 (2分)
(5)有关于B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2分)
A. 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小
B. 不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C. 该河干流全程长度约为300千米
D. 该河所在的岛屿位于西半球
(6)根据该岛的自然条件,适合在该岛发展的经济部门有 (双选)(2分)
A.生态旅游 B.小麦种植业 C.畜牧业 D.电子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示是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地形单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请你据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统一变化过程。
土壤变化:_______________;地貌变化:________________;植被变化:____________;
气候变化:地方气候趋于________________,降水变率________________;
水文变化: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水量季节变化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图为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8分)
⑴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A地洪涝灾害多发生在6月份, 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旱灾多发的7、8月份,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B地旱涝灾害频繁对当地农业土壤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