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为夏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乙、丙、甲、丁
2.下列有关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地方时最早
B.甲位于乙的西北方
C.这一天之后丙地白昼越来越长
D.丁地位于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25°时,则地表各温度带的面积变化( )
A.温带、寒带、热带缩小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增大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日本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6日凌晨2时10分(北京时间1时10分),东北地区福岛县以东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距地面10公里。结合图9“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在福岛的居民会感觉到( )
A.只上下颠簸
B.只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震波通过A界面时,速度均降低
B.①为硅镁层,②为硅铝层
C.⑤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不能传播横波
D.①+②+③为岩石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依次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对于图示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唯一必要条件
B.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C.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
D.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地理概念从小到大排序合理的一组是( )
A.地壳 化学元素 岩石 矿物 B.地壳 矿物 化学元素 岩石
C.化学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壳 D.矿物 化学元素 岩石 地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结合图 “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 )
A.古冰川作用 B.古岩浆活动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雁荡山的岩石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雁荡山岩石的形成经历了地质作用③
B.该岩石从成因上讲是属于Z类型
C.雁荡山的主要岩石有层理构造
D.雁荡山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为各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所列景观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图中各种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主要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②在板块交界处比较少见
C.③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D.④主要分布在我国低海拔的平原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点火升空,在经过15天太空飞行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数字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①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