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境内年均温、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横轴表示南北或东西向,字母n表示经度或纬度. 符合该省(区)地理特征的是
A.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城镇、村庄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D.该省区境内均为内流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 A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_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2分)
(2) 请说明B地区的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4分)
(3) 分析C处三角洲近年萎缩的主要原因。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伊犁河谷地--西域的绿色走廊,中国最美的地方。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伊犁河谷享有粮仓之称。春季,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映着大地的嫩绿,描绘出绿的世界;夏季,成片的油菜花和向日葵花将大地装扮成花的海洋。
(1)描述中国境内的伊犁河流域地形分布特点,并分析说明这种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2)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在伊犁河谷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年3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图)。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示意图”, 关于此时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雨水汇集,泛滥成灾 ②受暖锋影响 ③气压将不断升高 ④吹偏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25℃ B.12℃ C.10℃ D.8℃
2.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四个地区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甜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葡萄
B.①青稞 ②玉米 ③甜菜 ④哈密瓜
C.①燕麦 ②春小麦 ③苹果 ④棉花
D.①青稞 ②甜菜 ③甘蔗 ④棉花
2.图中②、③两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同之处是( )
A.农业单产水平高,商品率高 B.都是小农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都很高 D.气候条件皆为雨热同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的潜水等水位线示意图”(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东北流向西南 B.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
C.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D.一年有两个汛期
2.此时,该河流的剖面可能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多姿多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成语的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2.若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 )
A.流水沉积作用 B.冰川沉积作用
C.海浪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