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渭河流域区域图,回答问题。(10分)
(1)说出渭河谷地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分)
(2)试分析说明渭河含沙量大的原因。(4分)
(3)描述图示地区的城市分布特征。(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3分)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左下角图)。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左下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右下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4分)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①地此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盛行西南风 B. 盛行西北风 C. 炎热干燥 D. 高压脊控制
2. 有关图中区域的天气及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③地为阴雨天气 B.②地气压低于③地
C.②地气温低于③地 D.a为冷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甲、乙两区域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区域农业生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甲地以种植业为主,乙地以畜牧业为主
B.甲地以乳畜业为主,乙地东部以种植园农业为主
C.甲地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乙地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甲地以乳畜业为主,乙地以游牧业为主
2.关于甲、乙两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域中的b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
B.甲区域比乙区域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C.P是墨西哥湾暖流,Q洋流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
D.甲、乙两区域所示湖泊的成因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平均年龄中位数是指用人口平均年龄除以2的得数。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其年龄结构特征。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后,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
日本 |
巴西 |
瑞典 |
尼日利亚 |
中国 |
韩国 |
世界 |
平均年龄中位数 |
44.6 |
28.9 |
41.7 |
15.2 |
35.2 |
37.9 |
28.4 |
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
B.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
C.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岁)比中国的多
D.表中各国,尼日利亚是人口最年轻的国家
2.中国已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是因为
A.改革开放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
B.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
C.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
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浙江省永康方岩方山沿28°55′36″N剖面图(左图)”、方岩方山“赤壁丹崖”景观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丹霞地貌经历了不一般的地质作用过程,其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以下地质作用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 ②地壳水平运动 ③流水侵蚀搬运 ④重力崩塌
⑤差异风化 ⑥地壳抬升运动 ⑦变质作用 ⑧冰川作用
A. 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⑥⑤④③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流水侵蚀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2002一2010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期,该市人口状况是:
A. 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最多B. 2009年人口增长最快
C. 2006年后人口呈负增长 D. 人口持续减少
2.2005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C.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D.产业升级和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地球上两条相交的弧线,交点为A、B。一条AB为北半球某纬线的夜弧部分,另一条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的经度为1200E,AB的经度差为900。若B的经度为30°E,则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
A.5°N、75°E B.10°N, 75°W C.15°N、105°E D.20°N, 1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材料二: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三: 8000~10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材料四:“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材料五:如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4分)
(3)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8分)
(4)从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4分)
(5)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有那些?(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