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每空2分)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__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是 ,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
(5)A、B两图中,降水强度较大的是 ,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是 ,日期为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图中A点的昼长为 小时, B点的昼长为 小时,C点的昼长为 小时。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 (填“晨线”或“昏线”),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这一天长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长一年中最 (填“长”或“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 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地带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地带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极低”模式 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增长过慢 C.人口老龄化问题 D.人口身体素质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回答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方向是
A.迁往高山、高原地区 B.迁往沿海地区
C.迁往河流沿岸 D.迁往热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中国文化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妇女的初婚年龄较大
B.在当代中国,适当的晚婚晚育已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
C.在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变化不大
D.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职业选择上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大于环境人口容量,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
C.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D.合理人口容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