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目前有些城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 其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该图是我省某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的通达度高 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 D.工人素质高
2.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0分)
(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 、 。(4分)
(2)乙图中的①②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 、 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表,回答问题:(10分)
年 份 |
1960年 |
1980年 |
2000年 |
|
世界人口(亿) |
30 |
45 |
60 |
|
发达国家 |
总人口(亿) |
10 |
12 |
15 |
城市人口(亿) |
5 |
8 |
11 |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50 |
67 |
72 |
|
发展中国家 |
总人口(亿) |
20 |
33 |
45 |
城市人口(亿) |
3 |
6 |
20 |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15 |
20 |
44 |
(1)比较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8分)
相同点: (2分)
不同点:发达国家 ;(3分)
发展中国家: 。(3分)
(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2分)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6分)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增长较缓慢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山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新加坡 C.印度 D.德国
2.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