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甲“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29—30题。
1.当该地正值图甲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时,比较稳定地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是图乙中的
2.当该地正值图甲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时,图乙中的天气系统持续稳定在该地区较长时间时,我国将出现
A.南涝北旱现象
B.北涝南旱现象
C.东旱西涝现象
D.全国均涝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单位:次)
(1)简述成都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2)若将本图转绘为等温线示意图,试描述①②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3)图中①②之间地区森林火灾多发季节和自然原因。
(4)与西昌发射中心相比,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具有的优势。
(5)分析图中①地以东地区及②地所在地形区受寒潮影响小的原因。
(6)图中成都平原以西风景秀丽,正逐渐成为四川盆地越野驾车的热门区域。请结合该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简要说明越野驾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2110平方千米,夏季平均2900平方千米,秋季平均345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1290平方千米,容积减少57亿立方米。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54年,但湖口水位高于1954年,湖区内136座圩堤溃决,损失惨重。
材料2:某省气候资料及轮廓图
材料3:井冈山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7、8两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______________控制,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说出主要原因。
(2)试分析造成1998年洪水水位高于1954年的主要人为原因。
(3)该省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以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山、江、湖”的综合开发治理,请你为此献计献策:①在山区应以治理________为重点,实施__________工程;②在赣江等主要支流实施______________;③在湖区实施________工程。
(4)材料3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
(5)简述材料3中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广网北京2011年2月6日消息,今年开始,中国将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2%,据此回答1题。
材料反映出的中国人口现状是
A.人口出生率较低
B.人口增长缓慢
C.老龄化趋势明显
D.性别比例失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老龄化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必然导致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降
B.增加青壮年的生活负担
C.有利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D.刺激外国移民大量涌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读图回答3—5题。
1.目前,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过渡型
2.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段是
A.1776年以前
B.1776年—1915年
C.1915年—1967年
D.1967年—2008年
3.目前,该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机械增长率高
C.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死亡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主要是
A.人民的生活水平高,营养好
B.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C.人口结构年轻
D.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最关键是要改变
A.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
B.人均耕地少,水热资源未充分合理利用
C.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D.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
A.滑坡、泥石流灾害 B.寒潮灾害 C.水旱灾害 D.台风袭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