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市高二6月检测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该次强降雨降水量图
⑴该锋面系统最有可能是 (类型),锋面位于降雨区 侧。(2分)
⑵请描述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汉江的水文特征会出现的变化。(3分)
⑶试分析汉江流域此次洪水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⑷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市高二6月检测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简述嫩江的流向及水文特征(5分)
(2)简述大兴安岭的自然地理意义(10分)(至少5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市高二6月检测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其附近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额尔齐斯河的汛期在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3分)
(2)分析额尔齐斯河流域春末多融雪洪水的主要原因。(2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大片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其种植的番茄成色好,营养丰富,品质优良。
(3)从气候因素简析新疆番茄品质优良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市高二6月检测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列举出两个分布在图示区域范围内的“世界遗产”,并说出其重要价值。(4分)
(2)简述A地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指出欣赏该景观应把握的关键之处。(4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我国特别是上海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3)简析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吉林省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图中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
A.a、b属于国际人口迁移,c属于国内人口迁移,d、e不属于人口迁移
B.a、c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d、e不属于人口迁移
C.b、c属于国际人口迁移,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d、e不属于人口迁移
D.a、b、c属于国际人口迁移,d、e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吉林省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C.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D.是衡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指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吉林省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3-4题。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
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小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大量外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吉林省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5-6题。
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
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吉林省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第7题。
1.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吉林省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经济规模
C.城市用地规模 D.城市地域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