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1707  31715  31721  31725  31731  31733  31737  31743  31745  31751  31757  31761  31763  31767  31773  31775  31781  31785  31787  31791  31793  31797  31799  31801  31802  31803  31805  31806  31807  31809  31811  31815  31817  31821  31823  31827  31833  31835  31841  31845  31847  31851  31857  31863  31865  31871  31875  31877  31883  31887  31893  31901  109140 

科目: 来源:2014届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人口统计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 ‰)相似的是__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最有可能分布于(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上图分析: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    ) (多选)

A.B1→A1  B.A2→C2  C.B1→B2  D.C1→B2

(2)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________因素。

(3)但影响图乙中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以自发迁移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

(2)该城市建立了________城和________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和入海口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________水平。

(4)由图甲和图乙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各自特点,填入下表: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地貌上表现为块状山地的是(     )

    A. 太行山       B. 庐山         C. 喜马拉雅山   D. 阿尔卑斯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4),回答2—3题。

 

1.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

A.a处透水事故                 B.b处瓦斯爆炸

C.a处瓦斯爆炸                 D.b处井喷事故

2.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垒成山              

D.丁处为地堑成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示意图”,回答4~6题:

 

1.自然带A、B、C的名称分别是    (    )

A.热带季雨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B.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阔混交林带  高山草甸

C.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草甸

D.常绿阔叶林带高  山针叶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

2.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和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分别约为    (    )

  A.1500米     5500米          B.2000米       6500米

C.3000米     4000米          D. 2000米      5500米

3.从A、B、C所反映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农村人口不断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的环境比较好              

B.城市的交通比较拥挤

C.城市的人口密度大             

D.城市的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卫生和生活条件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材料二),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回答8—9题:

1.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A.芬兰的湖泊              

B.沙丘 

C.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D.黄土高原的沟壑

2.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两广丘陵            B.刚果盆地

C.大分水岭            D.撒哈拉大沙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国家2000年出生率为1.6%,死亡率为0.8%,它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