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2157  32165  32171  32175  32181  32183  32187  32193  32195  32201  32207  32211  32213  32217  32223  32225  32231  32235  32237  32241  32243  32247  32249  32251  32252  32253  32255  32256  32257  32259  32261  32265  32267  32271  32273  32277  32283  32285  32291  32295  32297  32301  32307  32313  32315  32321  32325  32327  32333  32337  32343  32351  109140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6~8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RS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据此完成9~12题。

1.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为GIS技术提供   (    )

  A.数据模型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2.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有    (    )

  A.21颗和3颗       B.22颗和2颗        C.21颗和4颗   D.24颗和4颗·

3.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个人拥有    (    )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4.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 能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

  C.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D. 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17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3.②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4.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5.②线工程途经我国最大能源输出省(市),该省(市)是(  )

A.上海市            B.山西省           C.陕西省        D.青海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18~20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湖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3.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废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21~23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3.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 劳动力           C.技术           D. 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 “七个省级行政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表”,回答24~25题。

 

内蒙古

西藏

新疆

青海

四川

甘肃

云南

其他

所占比例

20%

20%

15%

9%

6%

5%

4%

21%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该图是“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

 

 

1.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该省主要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是(   )

A.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 沿边开放  边贸发展城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该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29~30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的位置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d 处

2.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d 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图甲、图乙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         ℃,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4)上述现象说明,绿洲植被可以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探日本产业转移之因, 思中华强国之路。(10分)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汇率:198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来国际市场上日本产品卖1美元,升值后售价就达2美元。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   市场: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        )(国内/国际)市场趋于饱和,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4)   劳动力: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日本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        )和(        )的双重制约。

(5)   土地: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带。这一带用地紧张,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促使日本企业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        )发展。

(6)   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政策明显对传统企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要么向(        )密集型转型,要么向(        )转移。

(7)   简要谈谈你的强国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