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4735  34743  34749  34753  34759  34761  34765  34771  34773  34779  34785  34789  34791  34795  34801  34803  34809  34813  34815  34819  34821  34825  34827  34829  34830  34831  34833  34834  34835  34837  34839  34843  34845  34849  34851  34855  34861  34863  34869  34873  34875  34879  34885  34891  34893  34899  34903  34905  34911  34915  34921  34929  109140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北方的早春给农田盖薄膜,主要是通过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哪种因素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下图),回答54-55题。 

1.下列关于各地区人口流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

B.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C.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

D.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

2.下列关于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并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有利于加强农村与城市各方面的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人口负担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至64岁人口数)×100%。读1950年-2050年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期达到顶点在___   ____年前后,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__________。(4分) 

(2)据图可知,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长约为________年左右。(2分)

(3)关于“人口机会窗口”期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 (2分)

A.由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为传统型

B.三个国家在“人口机会窗口”期劳动力充足且工资低廉

C.“人口机会窗口”期以后,15岁至6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

(4)“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是______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13、图14回答问题。(15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3分 )           

(2) 从图中看出,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1分)

(3)图乙中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 ,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4分)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7分)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1分)

判断理由是                         (2分)

(2)该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在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2分)

(3)该农场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2分)

A.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上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B.畜牧业和种植业时间上互补

C.农场经济收入不稳定            

D.过度消耗土壤肥力

(4)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该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1分)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4分)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                     (3分)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l反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读图1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              

B.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C.我国出现劳动力紧缺                  

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

2.新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根据模型测算,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3—5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13亿多,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3.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现代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回答8—9题。

1.下列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住宅区多分布在有污染工业区的下风向或河流的上游

B.CBD是城市中地价最高、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商业核心区域

C.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低级住宅区则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下列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B.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辐射的范围就越大

C.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

D.城市等级大小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大小不相对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