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右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完成以下要求:(10分,每空1分)
(1)作图:在图中用平行箭头画出太阳光照,用斜线表示夜半球。(2分)
(2)A点若位于0°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 点钟,
B点是 点钟天黑。
(3)A、B都位于 线(晨线或昏线)上;图中太阳
高度角大于0°的点是 ,小于0°的点是 。
(4)A、B、E三点按时刻由早到晚排列依次为 ,
将C、D、E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5)此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位置靠近 点 (近日点或远 日点)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由图可知,该沿河城市起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_______,这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试分析原因。(3分)
(2)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是沿河而设,这主要得益于河流的 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2分)
(3)试分析后来影响该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分析的依据又是什么?这说明城市区位因素中,________因素的变化从古至今都对城市区位有重要影响。(3分)
(4)计划在图中①②③三个地点分别建设火电厂、服装厂和自来水厂,请你选址并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6分)案例分析
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
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3分)
(2)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列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既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又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列省区中,分别位于西部、中部、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甘肃、山西、山东 B.西藏、陕西、江苏
C.青海、四川、广东 D.内蒙古、安徽、福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关于界线①、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②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
C.②为农区与牧区界线,③为东、中部经济带界线
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4~7题。
1.图中②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渭河平原 D.四川盆地
2.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来源:Zxxk.Com]
B.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4.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的自然差异显著,并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8-9题:
1.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夜晚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