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从云南开始蔓延开来,云南几度特旱,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重旱。干旱过程持续时问和平均干旱强度均为云南省51年来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
1.说说地理信息技术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2.降水丰富的云贵高原冬半年经常有旱害发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灾害的自然原因。(3分)
3.这次50年一遇的旱灾可能对西南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面对本次严重旱灾,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20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3分)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对现实,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1-2题。
国家 |
甲 |
乙 |
丙 |
丁 |
人口出生率(%) |
2.9 |
2.6 |
2.4 |
1.3 |
人口死亡率(%) |
2.3 |
1.2 |
1.0 |
1.1 |
人口增长率(%) |
0.6 |
1.4 |
1.4 |
0.2 |
人口迁移率(%) |
-0.2 |
-0.1 |
0.1 |
0.2 |
1.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 )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农业生产布局受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影响明显的是:
A、青藏高原的放牧业 B、上海郊区的乳牛场
C、三江平原的商品粮基地建设 D、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农业地域类型,既属于密集农业又属于商品农业的是:
A.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B.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C.珠江三角洲的花卉种植业 D.东北平原的个体粮食产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低,但商品率较高 B、科技水平高
C、灌溉便利,水利工程量小 D、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B、商品谷物农场都是家庭经营方式
C、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商品谷物农场
D、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8——9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 )
A.农区牧业基地 B.商品棉生产基地
C.商品粮生产基地 D.出口创汇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