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规划中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A.建成后可解除长江最长支流汉江的洪水威胁 B.建成后可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涝危害
C.建成后万吨级轮船可上溯至宜宾 D.坝址位于湖北省境内焦柳铁路以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茶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分别为我国部分特大城市、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油田、煤矿分布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煤矿、油田、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特大城市
B.油田、特大城市、煤矿、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
C.特大城市、煤矿、油田、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
D.棉纺织工业发达城市、煤矿、油田、特大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读右图并回答8~11题。
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km B.280km C.380km D.480km
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参考图回答12~14题。
1.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B.河流众多C.河流流量大D.河流落差大
2.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分布的地区代号依次是
A.③②④ B.④②③ C.③①④ D.④①③
3.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
A.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 B.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
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 D.内蒙古高原边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5~16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18~20题。
1.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 B.地形的影响 C.热带气旋过境 D.地面强烈增温
2.位于适宜种植小麦、甜菜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C.青岛到西安一带D.上海到重庆一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与陕西省相邻的省区中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正确的是
A.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青海 B.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湖北
C.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 D.四川、湖北、甘肃、宁夏、内蒙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区既位于干旱区又位于季风区的是
A.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B.宁夏平原、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D.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