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代码处的城市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城市B所在的五大湖地区农业带是________(填名称)城市B所在的东北部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五大湖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城市C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墨西哥沿岸________资源的大量开采
(5)城市A附近的“硅谷”是当今世界的________工业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降水和植被分布最明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沿岸的宝山钢铁企业从该国的西北部进口优质________矿。
(4)C部分农业类型是________,其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B地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B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两地气候不同的原因主要________________
(2)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南极洲和拉丁美洲之间的海峡是________,其海域洋流的流向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南极洲地图回答:
(1)字母________表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中国南极________站
(2)由南极吹往D点的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其风向偏转为________。
(3)近年来,南极地区上空出现的________会给人类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4)南极大陆煤炭丰富的事实为地壳运动的________学说提供了有力佐证。
(5)南极气候酷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人口迁移差额率是指某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读某城市略图(甲)和该城市各地区2004年人口迁移差额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乙),回答1--3题。
1.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城市交通便利 B.周围卫星城镇市场广阔
C.周围卫星城镇环境质量好,地价昂贵 D.中心城市人口密度大,环境质量低
2.A是该城市中心商务区,下图中反映A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是曲线( )
A.M B. N C.O D. 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问题。
1.真腊、暹罗、交趾地区所在的半岛是( )
A.中南半岛 B.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现在有些城市实行了“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公有制为主体
B.公共汽车是无污染的交通工具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限制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图,判断9----11题。
1.四国均有典型的放牧业,其中以牧牛业为主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国家③中的哪条铁路的修建改善了畜产品的外运条件(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3.四国中既有发达的大牧场放牧业,又有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