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6128  36136  36142  36146  36152  36154  36158  36164  36166  36172  36178  36182  36184  36188  36194  36196  36202  36206  36208  36212  36214  36218  36220  36222  36223  36224  36226  36227  36228  36230  36232  36236  36238  36242  36244  36248  36254  36256  36262  36266  36268  36272  36278  36284  36286  36292  36296  36298  36304  36308  36314  36322  109140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单选题

图5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以下3题。

1.该自然资源是指                (    )

   A.湿地          B.油田         C.冰川         D.煤田

2.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    )

    A.盆地和湖泊周围                   B.沿海与大陆架上

    C.大陆边缘与岛屿                   D.高纬区和高山区

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

    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                 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单选题

    图6为“l915~2004年间我国某省人口金字塔的演变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1.图中四个人口金字塔圈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丙甲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阶段男女性别比例较合理      

B.乙图阶段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C.丙图阶段5~10岁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大    

D.丁图阶段劳动力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单选题

    图7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以下3题。

1.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A.水稻田        B.弃耕地          C.园艺业用地       D.鱼塘

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来源:]

    A.华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香港郊区

3.从1961年至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    )

    A.农产品市场萎缩               B.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单选题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图8)”,回答3题。

1.1994年以后,日本产照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

    A.亚洲           B.北美          C.欧洲          D.非洲

2.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政府政策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1年到l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 (    )

A.技术进步    B.交通便利    C.资金充足    D.市场广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多选题

读“某地区地形图(图9)”,回答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河总体流向为自西向东             

B.甲河落差比乙河小     

C.p点到山顶的高度大约是300m         

D.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450m

2.该地讨、划修建~条运河连接甲、乙两河,在丙、丁两方案中最终选择了丁方案,其原    因是              (    )

    A.距离短,工程量小             B.西高东低,有利于河水自流

    C.地形平坦,利于施工           D.沿等高线修建,水流平缓利于航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多选题

读“我国已建和在建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图10)”,回答2题。

1.关于图中四条高速铁路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按同等级别建设,则京沪高铁单价最低

 B.武广高铁位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

    C.郑西高铁连接了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

    D.石太高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山西煤炭外运

2.郑西高铁和京沪高铁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方式,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    )

    A.郑西商铁一沿线多沼泽湿地

    B.郑西高铁一沿线地形复杂

    C.京沪高铁—沿线河湖众多

    D.京沪高铁一沿线耕地面积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多选题

读“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图11)”,

回答2题。

 

 

1.从图示看              (    )

    A.图①反映了石灰岩遭受侵蚀的过程

    B.图②反映了高原受外力堆积升高过程

    C.图③反映了“水”对地貌形成起重要作用

  D.图④阶段与“桂林山水”景观相吻合

2.该高原地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原因是          (    )

    A.土层薄、植被少,蓄水能力弱   B.水田面积过大

    C.岩石裂隙发育,“漏水”严重           D.人口密集,用水量大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图12)”,回答25~26题。

3.关于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一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一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一水循环数量大,乙一水循环数量小

    C.甲一以春汛为主,乙一以夏汛为主

    D.甲一水系呈向心状,乙一水系呈放射状    

4.甲、乙两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    )

    A.夏季热量充足             B.劳动力价格较低

C.农业科技发达             D.机械化程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综合题

 图13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                      

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是

                  。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4)”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15)”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                 ,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辱荒卿的演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综合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东部某市的相关材料,卿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该市等高线地形图(图16)         材料二该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图17)     

材料三:该市气候资料

月份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4.3

5.6

9.5

15.8

20.7

24.3

28.4

27.9

23.4

18.3

12.4

6.8

降水量

(mm)

73.2

84.2

138.2

126.6

146.6

231.1

159.4

155.8

145.3

87

60.1

47.1

   (1)分析该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2)据材料分析,该市近q5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并分析其对该市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

   (3)试分别分析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综合题

 读“甘肃省地理简图(图18)”,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200mm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该地区有利于敦煌壁画保存的最有利气候条件是                         

   (2)古丝绸之路从图中山脉东北麓经过的区位优势是                           

                  

   (3)图中水电站的区位优势是                                               

   (4)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

农业

     

工业

     

旅游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