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6360  36368  36374  36378  36384  36386  36390  36396  36398  36404  36410  36414  36416  36420  36426  36428  36434  36438  36440  36444  36446  36450  36452  36454  36455  36456  36458  36459  36460  36462  36464  36468  36470  36474  36476  36480  36486  36488  36494  36498  36500  36504  36510  36516  36518  36524  36528  36530  36536  36540  36546  36554  109140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多选题

 [c1] 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c1]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多选题

 [c1] 此图可以说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图11是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c1]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多选题

 [c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受寒流的影响

  B.①附近世界著名大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无关

  C.②自然带与⑤自然带形成原因基本一致

  D.⑤→⑥→③→④自然带更替体现自赤道到两极分异

 


 [c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多选题

 [c1] 关于⑤自然带所在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多雨

  B.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热带迁移农业

  C.降水主要类型为地形雨和锋面雨

  D.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图12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c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多选题

 [c1] 关于该地I阶段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c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多选题

 [c1] 影响该地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图13是2009年我国家具行业出口构成图,读图回答25~26题。

 


 [c1]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多选题

 [c1] 图中省份发展家具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A.气候相同      

B.原料丰富

  C.市场广大      

D.交通便利

 


 [c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多选题

 [c1] 广东家具出口份额最大,下列国家或

  地区可能成为其主要市场的是

A.新加坡       

B.印度

C.巴西         

D.香港

 

 

 

 


 [c1]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c1] 2010年2月20日凌晨开始,持续数小时的暴风雨猛烈袭击马德拉岛,这是马德拉岛自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读图l4,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此次暴风雨引发了  ▲        ▲    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有      ▲             ▲       

(3)欧洲大陆50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                  ▲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1]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c1]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图15)

材料二: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日期为拍摄日期)

  (1)关于材料一中各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双选)

    A.滨州市的等级比济南高,服务范围比寿光小    

    B.图示区域的城市体系中,济南为第一级城市

    C.滨州市与东营市之间有明确的区域界线

    D.东营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2)材料二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      ▲     技术获取的,从中可  以看出,从1984年至200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           ,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可能有                          ▲                          (至少答出三点)。

  (3)2009年3月,东营市市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作为‘石油城’,东营不能等资源枯竭了才考虑转型”。请为东营市的经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                 ▲               

 

 


 [c1]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