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9914  39922  39928  39932  39938  39940  39944  39950  39952  39958  39964  39968  39970  39974  39980  39982  39988  39992  39994  39998  40000  40004  40006  40008  40009  40010  40012  40013  40014  40016  40018  40022  40024  40028  40030  40034  40040  40042  40048  40052  40054  40058  40064  40070  40072  40078  40082  40084  40090  40094  40100  40108  109140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在北半球,如果不考虑摩擦力,风从东方吹来,这说明

[  ]

A.高压在东方
B.高压在北方
C.高压在南方
D.高压在西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  ]

A.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

B.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

C.气温日较差增大

D.气温日较差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冬季,霜冻最容易出现在下列哪种天气情况下

[  ]

A.白天少云,晚上多云

B.白天多云,晚上少云

C.白天少云,晚上少云

D.白天多云,晚上多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对地面保温的是

[  ]

A.太阳短波辐射

B.地面水分蒸发耗热

C.大气以对流形式送热

D.大气逆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来自于

[  ]

A.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所生成的酸性气体

B.大气中原有的酸性气体

C.宇宙中酸性物质闯入大气层

D.氟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正确叙述是

[  ]

A.表明在南极地区已无臭氧分布

B.出现在对流层

C.纯属人为原因造成的

D.其大小随季节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  ]

A.汽车尾气、飞机尾气

B.有色金属冶炼的焦炉废气

C.工厂、家庭炉灶燃烧矿物燃料

D.目前工业生产、家庭广泛使用的冰箱、空调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臭氧量的减少,给地球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是

[  ]

A.大气严重污染

B.形成酸雨

C.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D.引起“保温效应”使平流层温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

A.二氧化碳

B.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C.工业排放的固体粉尘

D.汽车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地理(上册) 题型:013

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的有

[  ]

A.围湖造田

B.利用天然湖泊发展淡水养殖

C.植树造林

D.利用太阳能取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